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化学化工学院举办系列学术论坛(二)

发布时间:2022-10-29    浏览次数:

为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激发科研灵感和创意,化学化工学院举办系列学术论坛。10月28日,由河南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期学术论坛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邀请化学化工学院魏伟、董辉、王立晶和王鑫四位博士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王涛、河南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魏伟主持,化学化工学院全体教师、硕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魏伟博士作了题为“大尺寸KC8箔作为钾离子全电池负极”的学术报告。他们通过采用化学预嵌钾策略,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大尺寸KC8箔。通过调控DMPB/K+配位结构,我们可以改变石墨预嵌钾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从而能够精确制备相纯KC8,制备的软包装钾离子全电池容量106 mA h,能量密度大于100 Wh/Kg,位居当前相关报道数据第一。

董辉博士以“活体非电活性生物酶的电化学传感新方法研究”为题,从生物酶的生物学意义、现有其分析技术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以β-半乳糖甘酶为例,分别从研究思路、实验结果讨论、动物模型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有机探针分子的新型比率型电化学传感新方法,并用于帕金森疾病模型全血的分析。

王立晶博士作了题为:“多元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结构调控及其在环境净化和能源转化领域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在光催化CO2还原的过程中同时降解污染物是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现有光催化剂存在氧化还原能力不匹配、载流子复合率高以及反应活性位点匮乏的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具有匹配氧化还原能力和合适CO2吸附性能的CuInZnS-Ti3C2Tx复合材料。带负电势的Ti3C2Tx的加入干扰了CuInZnS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使CuInZnS的纳米片更薄,反应活性位点更丰富。此外,二者之间构建的肖特基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荷转移能力和CO2吸附能力、拓宽了太阳光吸收范围。在300 W Xe灯照射下,CuInZnS-Ti3C2Tx光催化CO2还原性能可以达到10.2 μmol h-1g-1,显著高于纯CuInZnS,并可以实现四环素的协同降解。

王鑫博士作了题为:“高导电性Mxene粘结剂协同锗基高稳定钠离子电池负极”的学术报告。王鑫博士采用Ti3C2Tx MXene作为单质锗负极的导电粘结剂,该粘结剂具有高导电性和粘土状的特性,既结合了粘结剂和导电剂的功能,又提供了额外的钠离子存储能力。设计的Ge-Ti3C2Tx负极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经过20000次循环后,容量保留率高达88%)和优异的速率性能(在1500 mA g−1下,速率为124.5 mA h g-1)。尤其在-20℃的运行环境中,Ge-Ti3C2Tx负极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也达到125.7 mA h g-1

学术论坛气氛热烈,互动交流频繁,不仅拓展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思路,而且提升了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对科研的兴趣,对于推动化学化工学院科研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供稿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审核:张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