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王烨、卢思宇、薛超、郭峻岭四位博士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19    浏览次数:

 应化学化工学院的邀请,1117日,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王烨、卢思宇、薛超、郭峻岭四位博士在文化路校区化学化工学院会议室分别做了题为Printe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inorganic materials碳化聚合物点的可控制备及性质研究于载流子空间分离策略的光催化体系构建与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以及“SEI智能阻隔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瞿鹏院长主持,化学化工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报告。

 


王烨教授作报告

 


卢思宇教授作报告

 

薛超副教授作报告

 

郭峻岭副教授作报告

在学术报告中,王烨教授介绍了他们课题组3 D打印锂离子电池以及可穿戴柔性电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激起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卢思宇教授从合成表征、机理应用,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碳聚合物点方面的研究进展。他幽默风趣的讲解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和掌声大家为他们课题组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特别是质量赞不绝口。薛超博士为大家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利用载流子空间分离策略催化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薛超博士思路独特,构筑的新颖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制备氢气不仅效率高而且可重复利用。郭峻岭博士为大家介绍了锂电池家族新贵——锂硫电池,这种电池能量密度超过了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但是却存在循环性能不佳的问题。郭博士利用移花接木的科学手段,巧妙地用锂离子电池普遍应用的SEI膜技术稳定锂硫电池电极材料,从而大大提高锂硫电池循环性能。

报告会结束后,四位青年才俊与部分参会的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为化学化工学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开展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

简介

王烨博士,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专业。 现在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1篇。所发论文被SCI他引1800余次 H-Index 25。获新加坡陈嘉庚青少年奖和新加坡杰出工程贡献奖。现 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现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结合河南省能源大省的优势和特色,从事3D打印储能器件,锂/钠离子和金属电池方面的研究。 

卢思宇博士,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青年 编委。郑州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光电纳米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2017年迄今在 Adv. Mater. (3), Angew. Chem. Int. Edit (2), Adv. Sci.(2), Nat. Commun.(1), Nano energy (1),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1),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 47篇,其中一作/通讯33篇;影响因子>20论文3篇;影响因子>10论文11篇;影响因子>5论文28篇;7篇论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 1 

薛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12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并取 得工学博士学位。201806月入选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目前在Nano Energy ACS Catal.Appl. Catal., B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等国际知名SCI 发表学术论文19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启动基金和中 国博后面上基金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开放基金项目等8项纵/横向课题研究。 

郭峻岭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10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获 工学博士学位。201901月入选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职郑州大学材料学院。 郭峻岭博士一直致力于设计与制备具有高比能量和宽温区的储能电池,包括硫正极锂金属 负极以及低温磷酸铁锂正极等。目前在Adv. Mater.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 h-index: 10。目前主 持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启动基金项目 1项。